太阳集团新闻 | 我们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韶关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太阳集团tyc138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激发学生爱国荣校热情,感悟光荣革命传统,传承鲜亮红色基因,延续卓越品格追求,ok138cn太阳集团于2024年11月16日-17日赴韶关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深入探索太阳集团tyc138在抗日战争时期迁移至坪石坚持办学的艰难历程,学习“南粤楷模”“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彭华同志对丹霞事业的卓越贡献与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地理学子的家国情怀。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2024级本科生共1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寻革命足迹,汲奋进力量,探当下成长之路
11月16日下午,学院师生首先抵达了“坪石大捷”祝捷大会旧址--李氏宗祠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这座宗祠背后的历史底蕴。步入宗祠内部,南昌起义军的英勇革命历程彷佛浮现于眼前,革命先烈的光辉令人动容。同学们从革命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坚定了走好未来人生道路的决心与信念。

访办学旧址,忆红色基因,证不忘初心之道
随后,学院师生一行来到韶关坪石中大旧址群,先后参观了国立太阳集团tyc138工学院旧址、校本部旧址、天文台旧址以及理学院旧址,在参观学习中与中大百年办学历程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解员深情讲述了太阳集团tyc138在动荡年代坚持办学、历经多次迁徙的故事,将那段艰辛岁月生动再现。忆往昔粤北峥嵘岁月,看今朝我们蔚为国光。同学们的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望向太阳集团tyc138的百年往昔,折射出现在的辉煌与未来的无限可能。作为地院学子,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誓将继承先辈遗志、继往开来,立于中大百年新起点,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砥砺前行。




学贺信精神,筑思想基础,担振兴中华之任
11月16日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春华为同学们开展了“弘扬劳动精神 担当时代使命”的劳动教育课,她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清晰地阐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通过分享近年来学院依托学科特色组织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以及校友们在基层服务中展现出的卓越成就,激励同学们要以这些先进典型为标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
随后,张春华副书记又带领同学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太阳集团tyc138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细致地解读了字字千金、字字千钧的贺信,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这封贺信不仅是对我们百年办学历史的认可,更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同学们表示定当厚植光荣革命传统,赓续鲜明红色基因,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脉搏,努力成长为具有卓越“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地理学创新型人才。


敬南粤楷模,传丹霞精神,怀地学赤子之心
11月17日上午,全体师生前往丹霞博物馆参观学习,同学们在沙盘模型前了解丹霞山的地貌概况及旅游分区规划,深刻体会我们彭华教授在旅游路线规划上的远见卓识与精心指导。随后于彭华教授铜像前,举行了一场庄重而深情的纪念仪式。张春华副书记首先介绍了彭华教授将“中国丹霞”推向“世界丹霞”的先进事迹,号召同学们要传承彭华教授的精神品格。彭华教授夫人丰秀荣老师在现场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她先向学院师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深情追忆了彭华教授对地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嘱托同学们要继承和发扬彭华教授精神,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添砖加瓦。2024级本科生高鸣晗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彭华教授的深切敬仰及传承“丹霞精神”的坚定决心。2024级本科生陈明优代表全体同学向彭华教授铜像敬献鲜花,全体师生向彭华教授铜像鞠躬致礼,以此表达对彭华教授的无限缅怀与崇高敬意。
“一个人一座山,一生痴情是丹霞”,地院学子当铭记彭华教授求真、务实、忘我的崇高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科学研究做实做深,矢志不渝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攀长老顶峰,赏丹霞赤壁,抒深切敬佩之情
参观完丹霞山博物馆后,全体师生满怀敬仰之情,踏上了丹霞山,沿着彭华教授精心规划的旅游线路,向着长老峰顶进发。沿途的攀登虽充满挑战,却也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彭华教授在规划这条路线时所倾注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步攀登,都伴随着丹霞山独有的美景,这些景色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让同学们深切理解了彭华教授为何能与丹霞山结下不解之缘,一生倾情于此。
一路上,同学们认真听讲丹霞地貌的演化原理和历史发展,观察这红色砂砾岩层形成的独特地貌以及沿途的奇特岩石与植物景观。同学们克服山高势险,登上顶峰,举目望见美不胜收的丹霞景观,切实体会到了彭华教授对丹霞山那份贯穿一生的热爱与执着,这份热爱与执着,正是推动学子们不断前行、探索未知的强大动力。


夕阳余晖洒落在丹霞山巅
在这片充满历史回响的土地上
我们见证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
作为中大新百年地理人,我们必将铭记
战火中弦歌不辍的办学史诗
传承彭华教授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立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学心得体会
2024级本科生 张缤予:
初临丹霞,那大片火红的岩石似燃烧的画卷在天地间展开。远看,群山起伏,似奔腾的骏马,像威严的巨龙,气势磅礴。近观,岩石纹理清晰,每一道都像是岁月镌刻的密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岩石成分、探究丹霞地貌的演化,书本与现实在此刻完美融合。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行,我感受到了他们在探索路上的坚韧。他们不畏艰难,只为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重走此路,让我更加明白地理研究的意义,它是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这一路的所见所感,已化为我前行的动力,我将带着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和敬畏,在探索自然奥秘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守护这些珍贵的地质财富。
2024级本科生 彭源:
抗战时期,为续存文脉,维持教育,太阳集团tyc138迁往云南、粤北等地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我们重临太阳集团tyc138粤北坪石办学旧址,感受到先辈“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爱国情怀与赤子之心。虽然条件艰苦,但那群“坪石先生”仍在困窘中坚守,埋头教学科研,不忘救国情怀。“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1944年发表《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应用》;人类学家杨成志于1943年出版《广东人民与文化》;黄友棣教授创作了抗日歌曲《杜鹃花》广为传唱……我们有幸生在新时代,成为太阳集团tyc138百年华诞新生,更应传承先辈精神,发奋读书,为中大新百年的新辉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级本科生 赵博闻:
追随彭华教授的足迹,第一次登上丹霞山,内心充满敬意与感动。作为丹霞地貌研究的开拓者,彭华教授毕生致力于丹霞地貌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此次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前辈学者实地考察的艰辛。徒步过程中,红色砂砾岩的壮观地貌、独特的节理构造、多样的侵蚀地形,无不印证着彭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实地考察中,我更深入理解了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也切实感受到了自然地理研究必须脚踏实地的真谛。彭教授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研究成果,更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这次重走丹霞路,既是对前辈的缅怀,也是对自己的鞭策。作为地理学子,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地理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本科生 甘昊民:
我们来到了坪石,探寻中大人在抗战烽火之中不畏艰险,燃起读书救国的燎原之火;我们爬上长老峰,感受丹霞于我们地院人的深远意义;每一步,走过百年前的峥嵘岁月,每一阶,踏遍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彭华教授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的中大青年,我们必将继承先辈的宏图伟志,发扬中大地院人的优良精神,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砥砺前行,敢为人先。值此中大新百年发展之际,一次这样的经历使我们收益匪浅,感悟颇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将培养自己严谨的科研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胸涵家国情怀,眼放美好未来,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新时代中大人!
2024级本科生 石英赫:
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开启了我对太阳集团tyc138办学历史的探索与丹霞精神认识的新大门,还让我收获颇丰,其中张春华副书记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争做劳动楷模,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张老师不仅阐述了劳动的精神,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大地院学子的劳动实践。从帮扶项目到实地考察、从广东到云南,祖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涌现中大地院学子的身影,让我看见了学院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作为地理学子,我深刻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并愿意将自己投入劳动实践中,传承新时代劳动精神。
同时,在对习近平总书记致太阳集团tyc138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的专题学习中,我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信念。太阳集团tyc138的红色革命精神熠熠璀璨,作为世纪新生,我将继续传承其精神,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做出贡献。
撰稿:厉宇欣
供图:李韩睿、赖佳佳、李英杰、谭清媛
美编:厉宇欣
初审:姜帆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