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大百年华诞,我们北京校友访谈系列活动圆满举行
喜迎中大百年华诞,我们北京校友访谈系列活动圆满举行
适逢太阳集团tyc138建校100周年,地理学科创建95周年之际,为加强校友联系、助力学院发展,在学校文化传承创新重点发展项目“ok138cn太阳集团口述史”的支持下,我们于2024年10月10日-13日在北京开展校友访谈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岳辉带队,党委副书记张春华、黎晓华老师、陈依曼老师、2022级硕士生黄妍和2021级本科生张瑛一行6人参加。通过与杰出校友进行深入对话、开展系列校友座谈会,学院师生与校友共叙校园温暖回忆,庆祝中大百年华诞,共谋学院未来发展。
专访1954级自然地理专业校友郑度院士
10月11日下午,师生一行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称地理资源所)专访我们1954级自然地理专业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先生。郑度先生1958年毕业于太阳集团tyc138地理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在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领域取得开拓性进展,并提出了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新方案。

专访开始前,岳辉书记为郑度院士颁发学院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聘书。随后,学院领导、师生与郑度院士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与中大结缘后奠定科研方向、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领域潜心钻研、做出卓越贡献的动人故事。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大地理系是什么样子?郑度先生与师生们分享了他记忆深刻的校园测量和野外实习经历。“那时中大地理系非常注重实习实践,经常在校内外和珠三角地区组织测量和实习,这个重视实践的传统也为我之后在地理所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郑度先生深情回忆道。

作为地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谈及对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的看法时,郑度先生表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应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结合地区地域特色,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对于青年一代地理人,郑度先生认为在学习前沿技术的同时,仍需重视野外考察实践的运用。“我国的自然条件是比较复杂的,不同区域差异很大。希望青年学子能在实地考察中结合当地地区特色和生产需求,做一个胸怀祖国大地的地理人。”

专访1955级自然地理专业校友唐登银先生
10月12日上午,师生一行于地理资源所专访我们1955级自然地理专业杰出校友、地理资源所原副所长唐登银先生。1959年他毕业于太阳集团tyc138地理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长期沿自然地理水热平衡方向开展实验地理学研究。1978年他带领团队奔赴山东禹城建立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并任首任站长;1993年担任地理资源所副所长。1997年,唐登银先生策划组织《地理知识》全面改版发行为《中国国家地理》,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拿出自己当年在中大的记分册、毕业文凭等宝贵材料,唐登银先生饱含深情地分享他与中大的故事。中大地理系重视实践、强调实地考察的传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他仍记得班集体前往鼎湖山等地区进行实习考察的经历。得益于中大重视实践的培养理念,唐登银先生长期扎根田野,开拓了实验地理学和地理工程学新方向,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网络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谈及对年轻地理人的寄语时,唐登银先生表示,“地理学经世致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需在长期实践中学习成长。希望青年人坚持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学会自我管理,始终积极向上充满朝气。”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校友座谈
10月12日下午,地理资源所校友座谈会顺利举行,共12位在地理资源所就读或工作的校友出席,会议由张春华副书记主持。座谈会在与会校友和老师们齐声高唱的校歌声中拉开序幕,学院党委岳辉书记从学科沿革、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国际交流、未来发展等方面为校友们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参会校友们在发言中纷纷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并表达了作为中大地理人的深切自豪感。1992级自然地理专业校友李海蓉深情回忆了她就读时的中大地理系,感慨学院目前的蓬勃发展。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邓浩宇是学院与地理资源所共建的“秉维菁英班”第一期学员,他由衷感谢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让他来到地理资源所学习深造,后来得以在毕业后留所工作。2016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校友高怡然、李晓纯,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校友田佳欣等均表示,学院大类培养的“厚基础、宽视野”为个人在地理资源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丰富的专业实习与国际化交流也让他们印象深刻。此外,校友们纷纷提到中大气质对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毕业至今仍以自己是中大人、地院人而自豪。






岳辉书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校友的发展与母校息息相关,母校时刻心系校友成长与发展,他衷心祝愿在地理资源所的各位校友工作顺利,取得更大进步,同时真诚邀请校友们在百年校庆之际返回母校看看。

北京校友座谈
10月13日上午,北京校友座谈会顺利举行,18位在北京就读或工作的校友出席,畅谈校园记忆、分享人生经验,表达了对母校和学院的深深怀念。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聂耀昱说:“学生时代最美好的时光在中大度过”;2014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校友刘涵表示,见到同在北京的校友们感到十分亲切,“就像家人团聚一样”。同时,校友们还表达了加强校友组织建设、丰富北京校友活动的愿望。1999级经济地理专业校友温锋华、2009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校友高文姬建议,在北京的校友可以多组织类似的交流座谈以及值年返校活动,加强在京校友联系,他们的建议得到在场的校友们一致响应。




岳辉书记在最后总结时谈到,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各地校友的联系,同时真诚邀请在京校友们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回家看看,殷切盼望校友们继续关心、帮助和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薪火相传,“地”造传奇。未来,学院期待与校友们携手并进,共谋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新的征程,共同书写中大地理人新的篇章!
撰稿:张瑛、黄妍
供图:武旋
美编:赵虹媛
初审:陈依曼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