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博士、硕士)
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排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综合性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重镇。该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由国土资源与环境系负责。国土资源与环境系继承和发展了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地表格局与过程综合研究的研究特色,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机构之一,吴尚时、唐永銮、黄进等老一辈教授是学科重要的奠基者和开拓者。自专业成立以来,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结合华南地区特点广泛开展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形成了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特色。1957年,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自然地理进修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此后又于1961年、2002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2021年入选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得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等级。在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一直坚持综合研究的思路,在拓展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应用,不断拓展新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从事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治理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制3年、博士研究生专业学制4年。本专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或高级讲师18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3人,国家级海外优秀青年人才2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占比约70%。本专业承担了许多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特色研究方向有: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水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貌与自然灾害、生物与土壤地理、景观生态与综合自然地理、自然资源评价与管理。
学位点的科研平台先进、设备条件一流。目前,学院依托自然地理学专业建设的教学和科研机构主要有:水环境实验室、土壤地理实验室、生物地理实验室、大气探测实验室、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实习教学基地、粤北岩溶区碳水耦合省级野外观测站、太阳集团tyc138土地研究中心。实验室配备了大气采样器、水质分析仪、土壤粒径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仪器,可满足各类水、土壤、生物和大气环境参数的测量要求。实习教学基地和野外观测站以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为中心,聚焦岩溶区生、水、土、气等自然要素,建设有完备的生态过程监测系统、水文水环境监测系统、土壤资源监测系统、气象条件监测系统、地貌过程监测系统、森林资源调查系统,集科研、教学、实习和科普多种功能于一体,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研究中心以土地多学科综合研究为基础,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土地问题,进行相关政策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国家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针对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在自然地理过程及机理、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化学地理与水热平衡、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水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自然地域系统区划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自然地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学科影响。展望未来,太阳集团tyc138自然地理学将继续以水、土、气、生等陆地表层系统自然地理要素为对象,开展格局与过程的综合研究,服务区域碳中和、流域综合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