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举行蔡宗夏、孙贤国校友座谈会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3-11-15

  2023年11月10日上午,我们1958级校友蔡宗夏教授、孙贤国教授重返校园,与在校师生亲切座谈。

  座谈之前,薛德升院长带领蔡宗夏、孙贤国校友参观学院在东校园的办学空间,介绍学院事业发展的情况,两位校友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感到欣喜和骄傲。

  座谈会在学院B210会议室举行,由学院党委张春华副书记主持,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交流。张春华副书记首先对蔡宗夏、孙贤国校友返校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蔡宗夏校友1963年毕业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981年公派赴法国留学,1986年起赴比利时、法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直至2005年;1987年获卢森堡大公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96年中国科学院聘为“海外评审专家”,201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合作奖”。孙贤国校友196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教书育人近四十载,退休后仍关心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多次回学院与师生座谈。两位校友作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科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座谈交流中,蔡宗夏教授从个人经历出发,提出了“多走,多记,多思考”的科研建议,并强调“地理学者必须具备献身精神”。他认为,地理学科的研究,特别是自然地理,离不开野外调研,只有多走,多记录,多思考,才能在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他结合早年在国外热带雨林的野外调研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了野外调研的开展方法与途径,并希望同学们一定学好外语,这样才有机会将中国地理学带向世界,这也是中国地理学者们的使命之一。

  孙贤国教授则以50年代以来中国地理学科发展为切入点,带领师生们重温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他提醒同学们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这样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他还表示,地理学科的发展之路充满困难与挑战,前辈们取得的科研突破更是来之不易,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当下的和平年代,不怕困难,明确个人使命与信念,为未来的学科发展乃至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向两位校友请教了“如何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如何认识责任与热爱”“如何平衡发表论文与野外调研的关系”等问题,两位校友一一解答,并寄语同学们:兴趣与热爱可以带领我们开启科研之路,但抵达成功的道路上离不开坚定的使命感与信念感,希望同学们可以将热爱与使命相结合,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座谈会气氛轻松热烈,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座谈会最后,蔡宗夏校友向与会师生赠送自己的旅法学习及喀麦隆地理考察手记《地理学涯》,师生与两位校友合影留念。


 

撰稿:程子朗

图片:陈鹏

初审:刘蓉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