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利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理综合实习
2023年7月7日至13日,我们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顺利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本次实习由黄耿志、梁育填、杨忍、沈静、柳意云等5位教师带队,2020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9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助教柴力行参加。
一、总体概况
本次实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转型与规划响应”为主题,分设区域合作与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乡村重构与振兴、交通设施与枢纽经济等5个前沿研究议题,涵盖人文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串联新国际劳动分工、区域协调发展、外向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创新空间、人口迁移、半城市化、绅士化、城市更新、城市收缩、城乡融合、后生产主义乡村、枢纽经济等20多个知识点。根据研究议题和知识体系,沿着粤港澳大湾区穗莞深(广州—东莞—深圳)经济走廊设置了22个考察点,针对产业转型与升级、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乡村重构与振兴等3个重要研究议题组织开展了3次社会调查和3次专题研讨会。注重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实习过程中设置德育和美育环节。本次实习突出地理理论和规划实践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批判思维和联系思维,提高学生以专业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能力。

实习路线和考察点

参与本次实习的师生合影
二、实习日程
(一)第一天:7月7日
·研究议题:产业转型与升级
·主要知识点: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生产网络,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经济升级,产业集群,创新空间
·考察路线:深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天安云谷——光明科学城
·考察内容:深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和动力,城市总体规划演变,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产业升级的空间布局;传统“三来一补”工业区向高级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区转变的过程、模式及经济社会空间效应;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布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柳意云老师讲解深圳市城市规划和发展

沈静老师讲解深圳天安云谷“工改工”项目
(二)第二天:7月8日
·研究议题: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
·主要知识点:城市化,人口迁移,非正规就业,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空间分异,绅士化,城市更新
·考察路线:深圳(宝安)劳工博物馆——龙华汽车站劳务工市场——景乐新村——水围柠檬人才公寓——大芬油画村
·考察内容:快速工业化驱动下农村人口涌入深圳市的动力和过程,农民工的打工经历、日常生活和市民化状况;劳务工市场的特点,农民工求职的过程;农民工聚居区及其社会空间特征转变,统租模式下的城中村绅士化及其社会空间后果,产业转型驱动下的城中村经济与社会空间变化。

黄耿志老师讲解深圳城市化和劳务工

学生在深圳龙华汽车客运站劳务工市场考察
(三)第三天:7月9日
·研究议题:区域合作与发展
·主要知识点:区域协调,区域一体化,区域治理,飞地经济,产业转移
·考察路线:前海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考察内容:前海合作区设立的背景、意义和规划建设,深港合作的现状、动力、模式和挑战,前海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战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背景、意义和规划建设,珠三角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开展合作的模式、动力与问题,飞地经济的特点、意义和挑战,合作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发展考察

深汕特别合作区考察与交流讨论
(四)第四天:7月10日
·研究议题: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
·主要知识点:外向型城市化,半城市化,自下而上城市化,城市更新,城乡融合
·考察线路:东莞城市规划展览馆——火炼树村——石鼓社区——赤岭社区
·考察内容:东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与动力,东莞市城市和经济发展的规划响应,存量规划,东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半城市化的动力和空间特点,“三来一补”旧村旧厂区的更新改造模式,半城市化地区的城乡融合建设。

东莞城市规划和发展考察

东莞石鼓社区城乡融合建设考察
(五)第五天:7月11日
·研究议题:产业转型与升级
·主要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创新空间,产业集群,专业镇,城市收缩
·考察路线:松山湖科学城——楷模家居沙塘分公司——高埗裕元工业区
·考察内容: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松山湖科学城的意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构成和空间布局;传统家具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传统低端产业区的更新改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区位转移及其对当地的影响,经济收缩引发的城市收缩。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规划与发展考察

东莞楷模家居企业考察
(六)第六天:7月12日
·研究议题:乡村重构与振兴
·主要知识点:乡村规划、城乡融合、现代化农业、土地流转、农旅融合、后生产主义乡村
·考察路线:增城城乡院——朱村丝苗米稻田基地——大埔围村——光辉村创鲜企业
·考察内容:增城乡村振兴规划和乡村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过程;依托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依托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创鲜企业的起源、经营模式与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智慧农业建设。

广州增城朱村丝苗米稻田基地考察

杨忍老师讲解增城大埔围村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增城光辉村创鲜企业考察与交流
(七)第七天:7月13日
·研究议题:交通设施与枢纽经济
·主要知识点:交通规划、枢纽经济、港城关系、港口城市,海洋城市
·考察路线:广州东部枢纽(新塘高铁站)——广州港南沙港区
·考察内容:广州东部枢纽的建设背景与发展规划,依托高铁站的枢纽经济布局和TOD开发模式,交通枢纽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依托港口的枢纽经济布局和空间结构,南沙港区的产业发展,港区运作模式和产业布局,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港口运作模式,标准化集装箱转运对海运贸易的意义。

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考察

广州港南沙港区考察
三、社会调查和专题研讨
本次实习分别在7月8日、10日、12日下午设置了3次社会调查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并于当天晚上举行专题研讨会汇报调查结论。调查主题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乡村重构与振兴,分别以深圳大芬村油画产业、东莞厚街镇赤岭社区、广州增城光辉村创鲜企业为调查案例。
大芬村油画产业调查问题:
(1)大芬村油画业的起源及繁荣发展的原因
(2)大芬村油画业的转型升级及面临的挑战
(3)油画经营者和艺术家迁入大芬村的原因
(4)大芬村的社会空间转型过程和动力
厚街镇赤岭社区调查问题:
(1)半城市化地区的景观和形成
(2)赤岭社区的空间结构和演变
(3)赤岭社区的用地结构和业态结构
(4)赤岭社区农田农业景观及其原因
增城光辉村创鲜企业调查问题:
(1)光辉村创鲜企业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模式
(2)创鲜企业对乡村产生的影响及重构情况
(3)乡村创业所需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
(4)后生产主义乡村的内涵及特点

学生开展大芬村油画产业社会调查

学生开展赤岭社区社会调查

学生开展光辉村创鲜企业农业园社会调查

大芬村油画产业社会调查研讨会

赤岭社区社会调查研讨会

创鲜企业农业园社会调查研讨会
四、美育教育
本次实习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特点,融入了美育教育环节,要求学生在开展大芬村油画产业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挑选一幅自己最欣赏的画并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说明这幅画的艺术价值。部分学生发挥自身的美术绘画基础和专业知识,自己创作完成油画,并在研讨会上做分享,取得了良好的美育成效。

谢金彤同学分享她最欣赏的艺术画

黄绮婷同学分享其自己创作的油画
五、课程思政
本次实习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一天对深圳发展模式的学习融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第四天和第六天在考察东莞石鼓社区城乡融合发展和增城乡村建设实践之前,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第六天对增城大埔围村乡村振兴模式的学习,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并引导学生思考基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乡村振兴模式。

在城乡院(广州)有限公司集中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在广州增城大埔围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合影
供图:黄耿志 柴力行
撰稿:黄耿志
初审:马育军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